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尺的文言句子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尺的文言句子以及尺子的文言文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文言文得寸进尺的句子
1.得寸进尺的句子
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这两句大意是:得到一寸土地就是王的一寸土地,得到一尺土地就是王的一尺土地。这是范睢游说寨昭王时说的话。寨昭王原先采取越韩、魏而攻强齐的战略方针,劳师袭远未能奏效。范雎人秦后,劝说昭王放弃原先的政策,政用连结远邦,攻伐邻国,逐步蚕食,各个击破的战略。他说,“王不如远交而近攻,~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
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这两句大意是:得到一寸土地就是王的一寸土地,得到一尺土地就是王的一尺土地。这是范睢游说寨昭王时说的话。寨昭王原先采取越韩、魏而攻强齐的战略方针,劳师袭远未能奏效。范雎人秦后,劝说昭王放弃原先的政策,政用连结远邦,攻伐邻国,逐步蚕食,各个击破的战略。他说,“王不如远交而近攻,~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
后来人们把~发展为“得寸进尺”的成语,形容人得到了一寸,还想得到一尺,贪得无厌,欲望永不满足。
1、你得了好处就要知足,别再得寸进尺了。
2、珍惜你已拥有的,别再贪图得寸进尺,否则会遭天谴。
3、贪心不足,蛇吞象。你若一再得寸进尺,小心撑破肚皮!
4、我就知道你这一让步,对方一定会得寸进尺地提出更多的要求。
5、对方既然已经做出让步,你们不要得寸进尺,再提出无理要求了。
1、永勿屈服于悲愁,要一直抗拒,否则这习惯变会得寸进尺。
2,不要屈服于忧愁,要坚定地抗拒它,否则忧愁这习惯就会得寸进尺。
5,朋友之间,相求小事,顺水人情,理当成全。过分要求,得寸进尺,是存心丧失朋友最快得捷径。
————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
6,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8,骄傲对别人的影响不是太大,最终受害的是自己。
9,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明于人之为已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10,言谈举止,注意分寸;行事出世,讲求尺度;议论评价,考究适度。—
永勿屈服于悲愁,要一直抗拒,否则这习惯变会得寸进尺。——英国地质学家史密斯得寸进尺名言
不要屈服于忧愁,要坚定地抗拒它,否则忧愁这习惯就会得寸进尺。——英国地质学家史密斯
朋友之间,相求小事,顺水人情,理当成全。过分要求,得寸进尺,是存心丧失朋友最快得捷径。——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
科学事物,必须不断研究,认真实验,得寸进尺地深入、扩展,通过韧性的战斗,才能可能获取光辉的成就。——陈佳洱
1、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翻译:人都是不知足的,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2、经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
经过的国家偏小,虽然在大国的庇护之下,但是大国得寸进尺的索要物品,所以百姓不能平静的生活。
语出: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3、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翻译:大王不如结交远处的国家,攻击近处的国家,得到一寸土地是大王的,得到一尺土地也是大王的。
4、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翻译:人都是不知足的,既然得到了陇右,又想去得到蜀地。
翻译:得到一点好处就想得到更大的好处,贪婪是得不到满足的。
语出: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二、尺子的文言文
1.有关尺子的诗句有哪些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出自:战国·屈原《卜居》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出自:战国·屈原《卜居》
译文: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2.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出自:唐.李白《上清宝鼎》
译文:玉尺是一种广义上度量人文、才学、才艺修养水平的抽象尺度。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译文:瀑布从高处急冲直流而下,约有三千尺。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李白《赠汪伦》
译文: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5.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出自宋代。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译文: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能寄出。无可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
6.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出自清代:王国维《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译文:那百尺高的红楼,正临着宽阔的大路。不管黄昏还是清晨。
7.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宋代:张先《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译文:一座百尺高楼倚江矗立着,有位思妇正在楼上凭栏远眺。只见春江之上弥漫着淡淡的雾气,点点白帆像穿梭一样往来不绝,但是怎么也见不到丈夫的座船归来。
8.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出自佚名《生查子·三尺龙泉剑》
译文:三尺宝剑名龙泉,藏在匣里无人见。
9.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出自清代:林嗣环《口技》
译文: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10.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出自唐代:白居易《卖炭翁》
译文: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绛宫楼阙百千仞,霞衣谁与云烟浮。《因览支使孙中丞看可准大师诗序有寄》
一千篇里选,三百首菁英。玉尺新量出,金刀旧剪成。
锦江增古翠,仙掌减元精。自此为风格,留传诸后生。《水龙吟·此翁疑是香山》
此翁疑是香山,老来愈觉才情富。天孙借与,金刀玉尺,裁云缝雾。一曲阳春,樽前惟欠,柳蛮缨素。对苍松翠竹,江空岁晚,伴明月、倾芳醑。
深谷修兰楚楚。续离骚、载歌初度。麻姑素约,天寒相访,遗余琼露。拟借青鸾,吹笙碧落,采芝玄圃。奈玉堂催召,文园醉叟,草凌云赋。
(1)中考试卷是一把刻度不均匀的尺子:对于你自己来说,难题的分值不一定高。
(2)时间:时间好象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时间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
(3)时间就是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就是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时间就是一架穿梭机,它能带我们遨游历史长河。
(4)经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别人。
(5)追求好像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追求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追求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追求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
(6)时间好像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时间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
(7)时间好像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
(8)量身高要用尺子,称体重要用秤,衡量真理,要用时间和实践。
(9)时间好比是一把尺子,它帮助我们度量人生的得失。
(10)时间好象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
(11)小明买了一把新尺子,却被红红不小心折断了。
(12)经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别人。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13)审计就像一把尺子,作为审计工作者,当你在丈量别人的时候,同样也要衡量自己,这样才能确保尺子的精度。
(14)为了那一把尺子,他对我耿耿于怀。
(15)李红和弟弟因为一把尺子打得两败俱伤。
(16)文具盒里胡乱地睡着铅笔、钢笔、尺子、橡皮。
(17)和谐不是一把尺子,硬生生地丈量万物,用同一个标准命令世间万物达成量的一致;和谐是一位总揽全局的决策者,抑或说是指挥家,让万事万物各就其位,让它们演泽真实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谐。
(18)时间好像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时间好比黄金,它能引导我们懂得珍惜生命;时间好比一架穿梭机,它能带我们遨游历史长河。
(19)时间是什么?时间是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是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时间是一架穿梭机,它能带我们遨游历史长河。
远古时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周代,一尺合今23.1cm秦时,一尺约23.1cm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三国,一尺合今24.2cm南朝,一尺约25.8cm北魏,一尺合今30.9cm隋代,一尺合今29.6cm唐代,一尺合今30.7cm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
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
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
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
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
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
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
说完,就忙忙地往家里跑。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
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三、得寸进尺用文言文
1.文言文怎么说“不要得寸进尺”
勿且倍之矣
1.得寸进尺,读音dé cùn jìn chǐ,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指贪心不满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2.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1、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翻译:人都是不知足的,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2、经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
经过的国家偏小,虽然在大国的庇护之下,但是大国得寸进尺的索要物品,所以百姓不能平静的生活。
语出: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3、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翻译:大王不如结交远处的国家,攻击近处的国家,得到一寸土地是大王的,得到一尺土地也是大王的。
4、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翻译:人都是不知足的,既然得到了陇右,又想去得到蜀地。
翻译:得到一点好处就想得到更大的好处,贪婪是得不到满足的。
语出: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三》。这两句大意是:得到一寸土地就是王的一寸土地,得到一尺土地就是王的一尺土地。这是范睢游说寨昭王时说的话。寨昭王原先采取越韩、魏而攻强齐的战略方针,劳师袭远未能奏效。范雎人秦后,劝说昭王放弃原先的政策,政用连结远邦,攻伐邻国,逐步蚕食,各个击破的战略。他说,“王不如远交而近攻,~也。今舍此而远攻,不亦谬乎?”
后来人们把~发展为“得寸进尺”的成语,形容人得到了一寸,还想得到一尺,贪得无厌,欲望永不满足。
1、你得了好处就要知足,别再得寸进尺了。
2、珍惜你已拥有的,别再贪图得寸进尺,否则会遭天谴。
3、贪心不足,蛇吞象。你若一再得寸进尺,小心撑破肚皮!
4、我就知道你这一让步,对方一定会得寸进尺地提出更多的要求。
5、对方既然已经做出让步,你们不要得寸进尺,再提出无理要求了。
好了,关于尺的文言句子和尺子的文言文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